【科学育儿知识】科学育儿丨输液VS吃药,你给孩子选哪一种?

2024-02-29 幼儿健康 阅读: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给药原则,但是在我国近几年的医疗实践中,儿科输液大厅常常是座无虚席,有的孩子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甚至有家长要求给孩子输液,增强其免疫力……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患病就输液,好像不输液就治不好病。

我国是“吊瓶大国”

静脉输液本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用于需要急救的患者,输液是为了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等。但在我国临床上,住院患者几乎100%进行输液给药,在儿科门诊、普通门诊中也是“吊瓶林立”,其实,9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

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驱使及很多家长对输液认识的误区,认为输液治病快、效果好,以至于孩子稍有头疼脑热就纷纷要求输液,希望利益、疗效来得更快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医疗输液每年平均100多亿瓶,平均每个国人一年输液8瓶,远超人均2.5至3.3瓶的国际水准。而这种“吊瓶森林”现象与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

医学研究表明,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 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那么,输液的危害究竟有多严重?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有多大呢?

儿童输液风险有几何?

讨论输液危害前,我们先来看看口服药和静脉注射药的区别。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肠道吸收入血,还得经过门静脉被肝脏处理,再回到心脏,从心脏泵出去,才能到达作用部位发挥作用。而输液不需要经历肠道和肝脏这两道关卡,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液,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么看起来,似乎静脉注射好处多多,坏处却没有啊。但实际上,输液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风险。而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最深,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甚至因此丧命。

1.感染。输液需要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必须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静脉炎。静脉炎主要是由于静脉内置管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上输入刺激性注射剂,从而引发的静脉的血栓和炎症。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或输注区域的疼痛、触痛和红斑。

3.过敏反应。输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口服药物可先通过肠胃消化药物中的过敏杂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输液将过敏杂质直接注入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过敏反应会更强烈。

4.免疫力下降。经常输液的儿童免疫力很低,且自愈能力弱。常常输液,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儿童感冒发烧输液后,会经常感冒发烧,且很难自愈。

5.血栓形成。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无微粒是相对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微粒包括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塑料微粒、药物结晶等。当这些微粒被带入肌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以及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患者在半小时内死亡。

此外,长期输液还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改变,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输液速度越快,人体血液循环的负荷就越重,对人体越危险。

4种情况下不要给孩子输液

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多年来司空见惯的看病方式今后可能终结。7月1日起,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浙江、江西也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其余省份、地市以及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

在安徽省卫计委规定的53种无需输液的常见病中,儿科疾病包括以下4类: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患者,针对咳嗽、鼻塞等给予对症处理即可;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建议口服补液,同时指导喂养并鼓励门诊随访;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平喘治疗是必要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不需要输液,但存在病情改变可能,需要密切观察。

哪些情况需考虑输液?

安徽确定的53种常见病无需输液,基本可以囊括95%的不用输液治疗的情况。但这只是个参考意见,治疗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患者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如果医生临床诊断确认了患儿的病情后,确实需要输液的,家长还需配合,以免延长患儿病程,增加家庭负担。

以下情况要考虑输液:

1.毛细支气管炎,尽管患者的喘息是轻度的,但若血象、胸片已确定合并细菌感染,可以考虑输液治疗。

2.即使是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食欲差而呕吐频繁,尤其是已经存在脱水的患者,输液支持治疗对改善病情促进康复更有益。

3.小儿腹泻轻度脱水如果已经确定是细菌感染,尤其是存在电解质紊乱且脱水程度加重者,输液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

此外,儿童急诊、严重细菌感染、严重脱水、紧急哮喘发作、严重皮肤过敏等危重病症还是需要输液。

儿童安全输液的建议

1.听从医生的建议。

2.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

3.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

4.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不要随意调整输液的速度。

【科学育儿知识】科学育儿丨输液VS吃药,你给孩子选哪一种?

http://m.foiegrasandflannel.com/qinzi/181828/

推荐访问:科学育儿知识讲座 科学育儿书籍

幼儿健康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为什么总发烧_【发烧总监育儿大课堂】孩子发烧家长应该怎么办 下一篇:【喂奶期饮食注意哪些】喂奶需谨慎,注意这几点,一不小心就要了宝宝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