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是临时工吗_辅警临时工之惑:面临身份模糊所带尴尬与隐忧

2020-05-17 社会资讯 阅读:

原标题:辅警“临时工”之惑:面临身份模糊所带尴尬与隐忧

当前警力不足之下,他们是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却面临身份模糊带来的尴尬与隐忧

辅警的“临时工”之惑

□本报记者卢越

5月16日早上8点半,河北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辅警曹文玉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移动警务站。9点,他和另外2名辅警在2名民警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巡控工作。10点多,曹文玉和同事处理了一起突发的商场商户间纠纷。下午2点,曹文玉将一名迷路的智障男子送回家。晚上10点,结束一天工作,曹文玉回到移动警务站,喝了一大口水。

从事辅警工作15年的曹文玉,是我国千千万万辅警中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警务辅助人员400万人左右。他们穿着“警服”,往往干着和警察同样的工作;但在一些人眼里,他们不过是“临时工”,没有独立执法权,人员构成鱼龙混杂;而在他们自己看来,收入低待遇差,没有身份认同感,未来之路迷茫。

最新的政策是,今年1月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对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管理、履行职责、保障监督等内容。警务辅助人员的职业保障和管理模式,成为全面深化公安工作改革中绕不过的话题。

警力不足下的辅助力量

对于辅警,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称“协警”或者“警辅”,以前也有地方称“联防队员”。

曹文玉所在的移动警务站周边人流量大,巡控任务繁重。从早上8点半开始,他们要进行几乎不间断的巡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之后回到派出所,曹文玉还需要对前一天24小时所发生的案件进行处理,晚上8点半下班。一轮值班下来,需要连续工作36个小时。

尽管工作强度大,但曹文玉觉得,在移动警务站的工作相对来讲已经很轻松了,“至少不用常年在外风吹日晒”。

“风吹日晒”的工作,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一线交通辅警刘飞已经干了11年。他的工作是开展公路巡逻,除了查处违法行为,还要帮助救助车辆。最辛苦的是冬天上路执法,在乌兰察布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风雪夜里,几乎每天都有受困的车辆和人员等待救援。刘飞需要一辆接一辆地推车,去年一个冬天下来,他冻伤了自己的脸。

曹文玉和刘飞都加入了一个“辅警协警大联盟”的聊天群。在这个有1300多名辅警成员的“联盟”里,大家并不经常谈论各自工作的辛苦,互相吐槽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被认为“没有意义”。

“联盟”里的何晓华,是河北保定城关派出所的一名一线辅警。他告诉记者,在日常社会治安、防控、巡逻、交通指挥及配合缉毒、办案等工作中,都能看到辅警的身影,他们做的工作,往往不止于“辅助性”,其背后折射的现象是基层警力的不足。

据了解,国际上一般用每万人配备的警察人数衡量一国(地区)的居民生活安全程度。中国平均每万人配备13名警察,而韩国为30名,德国为40名。目前我国一些地方辅警人数已经超过了民警,在一些发达地区,民警与辅警的比例高达1:3。何晓华所在的基层派出所,辖区内常住人口6万多,所里的正式民警只有6名,辅警则有16名。

出警时,1名民警带3、4名辅警,有时候则没有民警带领。“民警太少工作太多,他们干不过来,两个人办理三个案子都很正常。”何晓华说,“大城市还好一些,在县级公安机关以下,部分地区辅警就是和民警一样的存在。”

挥之不去的身份困惑

在辅警的聊天群里,和民警诸多的“不一样”被成员们提得最多,其中就包括辅警没有独立执法权。

一天下午,刘飞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对方司机看见了自己制服上的“XJ”(协警)标识后,立马提出要看刘飞的警官证。虽然认为对方是在存心挑毛病,但刘飞还是告诉他:“我就是辅警,没有警官证。我们执法都全过程录像,要是有异议,可以找上级部门。”谁知对方不依不饶,刘飞只好叫来了民警。

虽然这样的情况已经让刘飞习以为常,但消除不掉的是随之而来的尴尬感。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飞执法时都没有底气。

“其实,辅警就是辅警,没有独立执法权是对的。但关键是这个身份太尴尬,做了好事是民警的,出了问题就是辅警的。”刘飞说。

社会对辅警价值的认同度不高,辅警协助民警执法过程中,受到个别群众奚落、嘲笑甚至侮辱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辅警颇为感伤地说:“‘打的就是你们辅警’这类话,不是没听过。”

曹文玉觉得,身份的模糊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如果他们遇到暴力抗法,对方并不能认定为妨碍公务。曹文玉在一次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名男子涉嫌行骗,便上前对其检查。结果对方立即发动汽车逃离,将挂在车门上的曹文玉拖行了一公里,导致曹文玉腿部受伤、脑震荡,住院两周。“因为我是辅警,所以对方够不上妨碍公务,案件的侦破就受到了阻碍。”

难题不止于此。很多辅警表示,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都远低于正式民警。何晓华记得2003年刚做辅警时,一个月工资是200元,从2009年开始,工资涨到850元,一直拿到现在。“这个数差不多属于当地最低工资线,而且没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此外,许多辅警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面临着被辞退的随意性,这让他们感到没有保障,甚至发出“我们到底归谁管”的疑问。

期待改革中破解难题

事实上,我国的辅警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备受争议的法律盲区。

2004年公安部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聘用的协警、联防队员、治安员队伍进行专项清理,并要求在3年内全部清退。但这道命令似乎并没有彻底解决辅警问题。

2015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又提出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说明我国辅警制度在不断完善。2016年1月通过了《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尚未转化为法律法规。

但是,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对此做出了探索。2012年7月,全国首个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辅警既不是临时工也不是志愿者,而是与公安机关签订长期工作合同、工作失误由公安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警察助手”。

更让刘飞关注的是,改革为辅警人员在晋升渠道上打开了一扇窗。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盛桂英今年2月指出,今后,特别优秀的警务辅助人员可以正式入警。随后,浙江、广东等地先后出台政策,制定出具体招录方案。

“这肯定是好事。”刘飞说,“虽然还有待看到落实效果,但至少在打通职业‘天花板’上,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刘飞意识到,当前一系列的改革动作,说明他们或许迎来了最好的时候,这又让他和身边的辅警同事们格外谨慎,“我们只在民警的带领下工作,不让辅警单独做的事我们不会做。大家都希望改革会提高我们的待遇,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差错。”刘飞说。(应采访对象要求,刘飞、何晓华为化名)

辅警是临时工吗_辅警临时工之惑:面临身份模糊所带尴尬与隐忧

http://m.foiegrasandflannel.com/jiaodian/136158/

推荐访问:

社会资讯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_小学教师向学生家长借款25万元不还遭停职 下一篇:【老虎大名单】大老虎自述落马前夜夜难眠每天上班怕回不去家